讲座回顾 | 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系列讲座——许超奇“谈当代柴烧的火痕成因与赏析”

作者:TCDD 编辑:TCDD 来源:TCDD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2-11

 

2024年1月16日,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系列讲座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金沙讲堂举行。本次讲座以“谈当代柴烧的火痕成因与赏析”为主题,由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副院长雷光平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法人许超奇担任主讲嘉宾。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副院长雷光平主持

 

本次活动由传统热成型手工技艺与数字化设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承办,参与活动的有来自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的师生,以及龙泉剑瓷相关的从业人员。

 

 

        讲座现场

 

在讲座伊始,许超奇强调了在陶艺学习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指出了基础知识可能对创作带来的限制。传统柴烧作为一种陶瓷烧制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采用木柴作为主要燃料,在陶瓷制作历史上得到广泛应用。当代柴烧起源于日本,尤其以无釉柴烧为其特色。这一陶艺风格在20世纪60年代传入美国学院陶艺圈,并在20世纪80年代传播到中国台湾地区。

 

讲座中,许超奇将当代柴烧与传统柴烧的审美标准进行了对比,并认为当代柴烧对自然、朴实审美的追求,是对传统材料和技艺的现代探索。他以徐志摩的诗句"Kissing the Fire"为引子,阐释了柴烧作品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的精神内涵。

 

讲座现场

 

讲座同时为大家厘清了当代柴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火痕、落灰等元素如何构成当代柴烧作品”、“柴烧”与“烧柴”的区别,对柴烧的窑炉类型、烧成特点、建窑过程、装烧工艺及烧窑过程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特别强调了在当代城市环境中,燃烧木柴所产生的火焰、落灰与陶瓷坯体的直接反应所产生的人文价值。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最后,通过大量当代柴烧作品的分享,许超奇揭示柴烧作品的审美价值,强调了柴烧作品中人与自然合作、交互的重要性。整个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柴烧工艺和艺术价值的机会,激发了学生们对陶艺创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进一步思考。

 

讲座合照

 

 


 

【主讲嘉宾简介】

 

(个人照片,网络图)

许超奇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系并留校任教,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在读博士。

 

长期从事现代柴烧实践研究和教学工作,作品多次参加展览,被收藏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普陀区政府、嘉德当代艺术中心、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杭州日报集团、深圳旭生美术馆等机构。

 

 

 

 

 

(部分作品展示,网络图)

 

 

 


通讯员:钟安阳、方思雨

撰文:曹蓓蓓、沙   莹

排版:陈一心

编辑:沙   莹

责编:许超奇

审核:周   武 、吴    昊 、彭   倩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