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黑胎青瓷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TCDD 编辑:TCDD 来源:TCDD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2-12-03

2022年12月3日上午,龙泉窑黑胎青瓷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方式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古陶瓷学会和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传统热成型手工技艺与数字化设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及龙泉青瓷博物馆承办,并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协办。会议有来自中国古陶瓷学会、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西湖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等文博系统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的研究者和师生代表。会议以“龙泉窑黑胎青瓷及龙泉地区的青瓷研究”为主题,在龙泉窑黑胎青瓷的考古发现与窑业、龙泉窑黑胎青瓷及龙泉地区瓷业的工艺技术、龙泉窑黑胎青瓷的文化传播与艺术成就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教授主持开幕并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热成型手工技艺与数字化设计文化和旅游部主任周武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在致辞中,周武教授表示,中国美术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手工艺术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龙泉青瓷研究穿插于学科建设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此次研讨会内容涉及黑胎青瓷的多个方面,希望通过多视角的研究,构建起龙泉黑胎青瓷研究的立体格局,通过历史、人文和艺术的跨学科对话,进一步推动龙泉黑胎青瓷的科学研究。

 

复旦大学沈岳明教授发表主旨发言

 

会议上半场在周武教授的主持下开始,复旦大学沈岳明教授首先发表了《黑胎青瓷的产生和发展》的主旨发言,发言中,沈岳明教授系统地梳理了黑胎青瓷的考古研究现。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彭倩对所主持的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创新科技工程项目发表了《龙泉黑胎青瓷数字化采集与智能化生产》的主题汇报,聚焦黑胎青瓷工艺生产的数字集成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由项目组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汤忠仁发表《龙泉黑胎青瓷的传统工艺及创新设计》的补充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彭倩副教授主题汇报

会议下半场由沈岳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教授郑建明将现发现的龙泉窑黑胎青瓷分为小梅、溪口、大窑和石隆四大类型,并对龙泉窑黑胎青瓷的起源进行了分析。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谢西营指出,黑胎青瓷的研究不仅需要材料检测、器型研究和制作工艺的进一步探索,还需要通过不同时代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情况来把握黑胎青瓷具体的定义和性质。北京大学教授秦大树在介绍中提到龙泉窑黑胎青瓷可能是工艺改善和发展的产物,工艺来源和生产目标值得进一步探讨。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归纳了生产分布、器型、窑厂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以瓦窑垟窑址为代表的窑址可能是官文化的代表。

 

中国美术学院汤忠仁博士发言内容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和西湖博物馆总馆研究员邓禾颖分别针对汝窑发现的黑胎青瓷、南宋官窑青瓷和龙泉窑黑胎青瓷的关系展开了探讨,为黑胎青瓷的研究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则针对龙泉窑黑胎青瓷提出了相关问题,为黑胎青瓷的研究提供了可探讨的方向。

浙大城市学院教师吕悦以收集的龙泉窑黑胎青瓷资料和标本为基础,从器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传统热成型手工技艺与数字化设计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员周绍斌教授从项目研究方面对彭倩副教授主持的2021文化和旅游部创新工程项目提出了建议。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李海霖从龙泉窑黑胎青瓷材料工艺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分享。复旦大学周禺含同学和周雪妍同学也分别就龙泉青瓷现有的考古情况和标本,整理了龙泉窑黑胎青瓷相关的猜想。

 

中国美术学院吕品田教授发表学术总结

 

最后,由中国美术学院吕品田教授对会议进行了学术总结,他指出,大家的共同目标是将龙泉窑黑胎青瓷的历史和未来连接起来,推动龙泉窑黑胎青瓷的发展,此次会议融合了黑胎青瓷在考古学与艺术学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大家打开了黑胎青瓷的历史空间和艺术发展的视野。由周武教授宣布了研讨会圆满完成,并合影留念。

 

参会人员合照

 

顶部